李小燕

发布者:必赢76net线路发布时间:2020-09-29浏览次数:866


    姓名   李小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职称:教授级高级工程师

    所属学院

    研究方向: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在核能领域的应用研究

    通讯地址:上海市虹漕路29B1203

    邮政编码:200233

    联系电话: 61861202, 18601729358

    电子信箱:lixiaoyan@snerdi.com.cn

    个人简介:

1988.91990.7

上海交通大学

核反应堆工程大学生

1990.81995.8

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

工程师

1995.91998.2

上海交通大学

核反应堆工程硕士研究生

1998.32006.1

上海交通大学核工程系

讲师(其间在职取得博士学位)

2006.22010.10

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

电气工程博士后/室主任设计师

2010.10至今

国电投集团电力工程有限公司/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

技术中心总工程师兼设计所所长/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兼总体技术部副主任/科研创新部副主任

       所获荣誉:

    1)“非能动核电厂多专业综合数字验证平台” 2019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二等奖

    2)“核电厂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平台” 2018年度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技二等奖

    科研项目:

    1)国家重大专项课题“CAP1400示范工程数字化支持体系研究”,技术负责人

    2)国家重大专项课题“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设计仿真与分析评价平台” 技术负责人

    3)国家重大专项课题“核电流体动力学软件开发”子课题负责人

    主要论文

    [1]申屠军,李小燕. 核电数字化设计体系的组成和数据管理[J]. 仪器仪表用户,2017,24(11):68-72.

    [3]李小燕,尚智,徐济鋆. 高温颗粒落入水中瞬态过程的数值模拟[J]. 核动力工程,2006,(06):33-37+55.

    [5]李小燕. 利用数字图像识别技术的两相流参数检测研究[A]. 北京核学会.第四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[C].北京核学会:,2006:4.

    [6]尚智,李小燕,杨燕华. 用迭代函数系统提取两相流不稳定性的分形码[J]. 原子能科学技术,2006,(01):47-50.

    [7]李小燕,徐济鋆. 高温颗粒沉降冷液热工水力特性[J].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,2005,(08):1344-1348.

    [8]李小燕. 膜态沸腾下高温颗粒热动力特性理论分析[A]. 北京核学会.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[C].北京核学会:,2004:4.

    [9]詹经祥. 高温颗粒下落冷液中沸腾运动过程实验研究[A]. 北京核学会.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[C].北京核学会:,2004:5.

    [10]李小燕,杨燕华,陈宏,徐济鋆. 蒸汽爆炸粗混合阶段冷液中高温球传热阻力耦合特性的实验研究[J]. 核动力工程,2003,(05):421-425.

    [11]杨燕华,李小燕. 高温颗粒下落时水面沸腾的瞬变阻力特性模型和实验验证[J]. 核动力工程,2003,(05):426-429.

    [12]李小燕,张佶翱,杨燕华,徐济鋆. 冷液中运动高温球传热阻力耦合特性实验研究[J]. 原子能科学技术,2003,(05):442-446.

    [13]李小燕,杨燕华,徐济鋆. 水蒸汽爆炸粗混合阶段机理研究的实验设计[J]. 核动力工程,2003,(03):285-288.

    [14]李小燕,杨燕华,徐济鋆,陈宏. 高温颗粒下落冷池的沸腾蒸发瞬变阻力特性研究[J]. 核科学与工程,2002,(03):268-273.

    [15]李小燕,匡波,徐济均金. 气液两相流的网络模型探讨[J]. 核科学与工程,2001,(03):260-263.

    [16]蔡日基,张琴舜,邹文进,陈可,沈秀中,戴正熙,李小燕,徐济鋆. 汽水分离器的动态数学模型和仿真研究[J]. 现代机械,2001,(03):13-15.

    [17]张琴舜,邹文进,蔡日基,陈可,沈秀中,戴正熙,李小燕,王小兵. 再热器动态数学模型和仿真研究[J]. 动力工程,2001,(03):1237-1240.

    [18]邹文进,张琴舜,沈秀中,李小燕,戴正熙,徐济均. 分形理论对堆芯布置作用的初步探讨[J]. 科技通报,2001,(03):51-53.

    [19]张琴舜,邹文进,沈秀中,戴正熙,李小燕,王小兵,陈可,蔡日基,徐济鋆. 冷凝器动态数学模型和仿真研究[J]. 计算机工程,2001,(02):186-187.

    [20]李小燕,匡波,徐济鋆,张炎. 网络方法在管路流体动态仿真计算中的应用[J]. 核动力工程,2000,(03):264-269.

    [21]李小燕,刘敬军,张琴舜. 基于P-PROCE集成多视图模型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[J]. 机械科学与技术,2000,(02):336-338.

    [22]李小燕,刘敬军,张琴舜. 基于CORBA封装已有系统实现信息系统集成[J].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,2000,(01):5-9.

    [23]李小燕,张琴舜,刘敬军. 应用CORBA封装已有系统以实现信息系统可重构[J].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,1999,(11):820-823.

    [24]李小燕,匡波,周国梁. -液两相流体管网网络仿真计算[J]. 核动力工程,1998,(04):10-14.

    [25]李小燕,杨燕华,徐济鋆. 对蒸发曳力模型的修正[J]. 核动力工程,2004,(03):230-232+245.

    [26]李小燕,尚智,杨燕华,徐济鋆. 膜态沸腾下高温颗粒热动力特性理论分析[J]. 原子能科学技术,2004,(S1):34-36+47.

    [27]詹经祥,胡志华,李小燕,匡波,杨燕华,D.I.Borisenko. 高温颗粒下落冷液中沸腾运动过程实验研究[J]. 原子能科学技术,2004,(S1):37-41.

    [28]李小燕,杨燕华,徐济鋆. 膜态沸腾条件下高温颗粒周围流体热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[J]. 核科学与工程,2004,(04):318-322.